
<\/strong><\/p>
(原文宣布于8月5日,作者为Sporting News网站的Kyle Irving,文章内容不代表译者观念)<\/strong><\/p>
本赛季威少和湖人的奋斗是有迹可循的,是导致湖人缺席季后赛的关键要素,除此之外还有伤病和糟糕的阵型结构。一同,这也是湖人要在赛季开端前极力买卖来欧文的一个重要原因。<\/p>
可是假如新赛季开打后,威少还留在湖人阵型名单上,他的体现比较于本赛季会有什么区别吗?The Athletic网站的记者Jovan Buha在推特上答复了球迷的问题,他指出湖人新任主教练达尔文-哈姆关于球队的阵型将有更多的话语权。他说:“据联盟音讯源泄漏,哈姆教练有更大的权力让威少在竞赛末段坐冷板凳,上一任主教练沃格尔本赛季这样做了几回,这也或许终究导致威少被扫除在首发阵型之外。<\/strong>”<\/p>
假如威少新赛季首发作用仍是欠好,打候补的话能否让湖人和威少自己获益呢?让咱们来剖析一下。<\/p>
威少在没有詹姆斯和戴维斯的时分打得怎么样?<\/strong><\/p>
威少本赛季在没有詹姆斯和戴维斯的情况下,打了五场竞赛。一方面,从威少个人数据上来看确实很不错;另一方面,湖人这五场竞赛没有赢下一场。<\/p>
1月28日对阵黄蜂:35分4篮板5助攻、23投12中、三分7中3、罚球10中8;湖人输球<\/p>
3月7日对阵马刺:17分10篮板6助攻、14投5中、三分2中0、罚球13中7;湖人输球<\/p>
3月23日对阵76人:24分9篮板8助攻、20投10中、三分5中2、罚球5中2;湖人输球<\/p>
3月29日对阵独行侠:25分8篮板6助攻、17投9中、三分5中1、罚球6中6;湖人输球<\/p>
3月31日对阵爵士:24分6篮板7助攻、18投9中、三分2中0、罚球10中6;湖人输球<\/p>
公平地说,湖人的阵型和上一年相同糟糕,更不用说是在没有詹姆斯和戴维斯的情况下。所以很难把这些输球彻底归咎于威少的问题,抛开输球不谈,这位球星后卫在这些竞赛里场均砍下了25分7.4篮板6.4助攻,投篮命中率48.9%。<\/strong>仅此一点,就足以证明威少打候补的产值会更高,虽然比较于以主力身份打这五场竞赛,打候补的威少扮演的人物更有限。<\/p>
<\/p>
威少的打法合适打候补吗?<\/strong><\/p>
自从新秀赛季之后,威少从来没有在NBA打过候补。新秀赛季威少打满82场常规赛,首发了其间的65场。从那以后,这位前MVP球员的职业生涯每一场竞赛都是首发。可以肯定地说,关于威少而言打候补会是相当大的调整,究竟他一向都是首发。<\/strong>但这并不意味着威少职业生涯现阶段,打法不合适在湖人打候补。<\/p>
关于詹姆斯和威少这两位吃球权的球员怎么交融,一向是外界存在疑问的当地。打候补意味着威少能拿到第二阵型的球权并掌控竞赛,他将有更多的投篮时机,安排进攻的使命更重。<\/strong>湖人休赛期引进了更多的运动天分,威少将可以和朗尼-沃克、托斯卡诺-安德森、斯坦利-约翰逊这样的球员一同把节奏提起来。<\/p>
威少打候补最大的问题是身边没有多少投射超卓的球员,也不光是第二阵型,整支湖人队都存在这个问题。<\/strong>威少自己投篮并欠好,防卫方面能包装一下威少主导的板凳强盗,仅仅或许会呈现一些十分丑恶的进攻回合。可是假如主教练哈姆以为威少更合适第六人的人物,他应该有处理第二阵型的进攻问题,并且威少也有更多的时机做喜爱的工作,每个回合都将球控在手中。<\/p>
威少乐意打候补吗?<\/strong><\/p>
现在一切的痕迹标明,并不乐意。早在本年1月份,前湖人主教练沃格尔挑选让威少在竞赛末段坐冷板凳时,这位前MVP球员宣布了自己对这个决议的观点。据ESPN的报导,威少承受采访时说:“我很惊奇,没回参与上去让我很绝望,但让我更绝望的是咱们输掉了这场该死的竞赛。我期望能上场协助我的队友,协助球队在这样的竞赛中制胜,而其时那个决议现已做出了。”<\/p>
赛季后半段,ESPN还报导了“湖人队内有越来越多的声响”要求将威少移出首发,可是沃格尔教练回绝让威少打候补。<\/strong>六月份欢迎新任主教练哈姆的新闻发布会上,威少也表达了关于候补进场的不满。这位球星后卫参加了这场新闻发布会,The Athletic网站的记者Bill Oram发现了一个只要到会这场发布会的人才会注意到的细节。Bill Oram写道:“当哈姆被问到是否和威少评论过潜在的人物转化或许性时,包含让他打候补的或许性。一向面无表情的威少忽然皱起了眉毛,然后不由得笑了起来。<\/strong>”<\/p>
这些要素加起来都不足以压服威少承受打候补,不过假如真到了这一步,或许哈姆教练能压服这位九届全明星球员,将球队放在第一位。<\/strong><\/p>
原文:Kyle Irving<\/p>
编译:李太白<\/p>